打造群众满意的绿色宜居幸福城——北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更新日期:2025-09-17 信息来源:北票文化云     浏览:

1.jpg

美丽的朝阳北票市白石水库景区。 刘福顺 摄

2.jpg

夏日夜晚,北票市民来到五彩缤纷的文化墙前拍照。 刘福顺 摄

3.jpg

在北票市煤城广场,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健身活动。 周颖 摄

本报记者 崔毅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行走在朝阳北票市的大街小巷,让人顿感眼前一亮:新铺的柏油马路平坦笔直,新划的道路标识简洁清晰,交通井然有序,车辆停放标准规范,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在林草繁茂的公园、欢乐祥和的社区,老人在树荫下休憩,孩童在花丛中嬉戏……

近年来,北票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聚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目标,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纵深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打造一座群众满意的绿色宜居幸福城,为实现北票全面振兴新突破聚力赋能。

绿水青山新颜值

在北票市中心城区山体公园,市民或在健身步道上休闲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聊家常,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节假日或休息日,我经常带家人到山体公园健身打卡,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惬意的美好时光。”市民吴先生说。

造就一方青山,留住一方绿水。近年来,北票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施多项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不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治理行动,实现了北票生态环境历史性嬗变。

朝阳北票,因煤而名、因煤而兴。曾经兴盛的煤矿开采,致使北票采矿区域的土地和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山体满目疮痍,漫天尘土飞扬,裸露的岩石随处可见,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矿山修复和植被复绿两大难题,北票市选择了迎难而上、破冰而行,结合地区实际,立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秉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的科学理念,全面启动山体生态修复系列工程。

在修复过程中,北票市针对山体上裸露的破损岩体进行了细致的清除修整,通过削坡减荷、场地平整等一系列专业操作,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了让绿色重新覆盖废弃矿山,北票市积极采用梯田模式,推进矿山客土复绿工作,让废弃矿山焕发出勃勃生机,片片绿色再次遮蔽矿山。

截至目前,北票市利用城区废弃矿山改建生态公园3处、口袋公园46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率达到15.03平方米。

作为北票市山体生态修复系列工程之一,2021年11月,北票市开始实施山体公园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对裸露的破损岩体清除及修整、削坡减荷、场地平整、清除遗留的破损土石料等,修复面积28.19公顷,将原有采石矿山打造为城市山体公园。同时,积极推进山体公园景观项目,实施了硬化铺装,景观绿化,灯光水景、景观雕塑、观光平台等工程项目,完善了服务中心及水、电等市政配套和体育运动场地及灯光水景设施,并栽植了名目繁多的大量绿化树木及花草。

“我们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我践行’‘植绿护绿我做起’‘提升全民素质生态环境再行动’ 等系列活动,用热情和行动带动身边人,让文明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北票市副市长孟庆龙说。

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北票市针对大凌河以及牤牛河、东官营子河等多条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堤防填筑、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累计治理河长达到132公里,有效改善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北票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精心打造“大黑山—东官河—凉水河—天鹅湖”生态经济景观带,在河道两岸建设宽敞整洁的观光路和绿树成荫的步行道,并对道路两旁进行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和亮化,使得原本单调的河道变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散步、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

经过不懈努力,北票市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河域水质大幅提升,大凌河等河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众多野生动物前来栖息觅食。其中,白石水库周边湿地凭借其优越的生态条件,成为“东亚—澳大利亚之间”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觅食地。

“据统计,每年包括白天鹅在内约有10万只迁徙候鸟会在北票短暂停留,优雅的身姿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与岸边景观相互映衬,为北票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北票市林草局局长李瑞鑫说。

随着候鸟的到来,全国各地的爱鸟者和游客来到北票,观鸟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持续推动冬季北票文旅产业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文明旅游体验,北票市的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守护天鹅湖”“天鹅护飞行动”“文明就餐新‘食’尚”等系列文明旅游、文明劝导、文明出行活动,用实际行动维护景区的良好秩序,让每一位来到北票的游客都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这座城市浓厚的文明氛围。

幸福宜居新体验

日前,在朝阳北票市铁路公园打卡形象墙前,来自哈尔滨市的游客李先生与家人在此拍照留念。“这里的打卡形象墙,很形象地展示了北票的化石文化、三燕文化、煤城历史、生态自然和天鹅文化,很具有北票特色,值得来这里打卡。”李先生说。

回应群众所盼,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北票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立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实施了旨在优化出行环境、提升教育条件、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空间、保障安全便利的重点民生工程,一座文明、宜居、宜学、宜游的城市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承载着无数的记忆与情感,也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北票市有着“百年煤城”的历史印记。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城市出现了道路老旧、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面对诸多问题,北票市并没有回避,而是在困境中积极寻找转型发展的机遇。北票市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向发力,不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开展城市更新治理。新铺改造城市主街道25条,整改油路罩面5.1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6.3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3.6千米,修复小区破损路面4.7万平方米。打通因铁路拦截而困扰出行市民多年的“断头路”5条,建成“八纵十横”的城市路网。建成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并获得“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荣誉称号。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北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0%以上。同时,持续做好城市更新项目谋划落地,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对合兴、天缘等13个老旧小区实施楼本体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为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等问题,我们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工作原则,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环境卫生工作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北票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春景说。

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全市投入18台垃圾压缩转运车,陆续取消二级垃圾点114个,并在社区投入5000个分类垃圾箱,将原有垃圾转运二级体系调整为垃圾一级转运体系,减少了转运环节,并实现了垃圾填埋处理转变为垃圾焚烧处理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和再利用。

在此基础上,北票市还不断强化城市设计和精确规划,谋划打造精品街路、精品公园、精品建筑、打磨城市特色名片。2024年,启动绿化工程10项,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新建电厂小区、建设桥南侧口袋公园2处,推动铁路文化公园项目、“国球进公园”项目落实落地。

文明创建,志愿服务不可或缺。北票市积极引导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与宣传环保理念、倡导文明行为、维护公共秩序、整治卫生环境等城市治理工作,累计开展活动3470余次,清理小广告2.1万余处、乱堆放4300余处,惠及人民群众7.4万人次。同时,计划性地实施城市缆线整治工程,压实四大通信运营商和电业部门整治责任,整治飞线5700余处。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北票市还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实施了党委和政府常态化调度、逐级包保、督导考核、“红黑榜”约谈等8项机制措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治提升行动,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因灾受损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农房逐步实施鉴定、维修加固和修复重建等工作,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08户,整治率达到100%。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力军。北票市建立群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高标准实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在村路改造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就地取材,保留乡土风貌;推广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积极推广“门前五包”、群众认领、组建受益者协会等方式,保障各项工程建设完成后得到良好管护,持久发挥效益。


数说创城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

整改油路罩面5.1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6.3万平方米,

整治背街小巷3.6千米,铺设各类管网156公里。

回填土石7.5万立方米;更换投放垃圾箱7516个;

拆除违建511处,新建公共卫生间12座,

改造老旧小区47处、农村危房108户。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打造花海景观带13万平方米。

草原生态修复3万亩、

绿化造林1000亩、

小流域综合治理6万亩。

复绿废弃矿山4600亩,创建省级绿色矿山4家,

优良天数比例达91%以上。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施划停车位1.23万余个,

整治交通违法行为7万余起。

整治飞线5700余处,

清理小广告2.1万余处、乱堆放4300余处。

规范整治占道经营7300余处(次)。

规范不文明养犬行为500余次。

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适老化改造283户。

坚持就业优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3场,

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5%。

城乡低保分别提高1.3%和5.6%,

发放社会保障和救助资金10.5亿元,惠及城乡群众7.5万人。

提供帮代办服务1.35万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本报记者 崔毅 整理

转自: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