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即强化“政治”引领,以党建促示范,凝聚治理合力。
一是党政齐抓构建“四级网格”全覆盖。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带群建,从单向管理转向互动治理。成立乡、村、组、户四级网格化乡村治理防线,广泛动员四级网格中“两代表一委员”户、公益岗户、党员示范户、学生家庭户、六大员家庭户、退役军人户、“身边好人”户、“最美家庭”户、市级公益岗户,全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实施“四三三”机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构建环境卫生整治“全民参与”新局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业,结合规划打造“一路、十景、六化”,以高标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共建共治,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过程中,形成创建过程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二是红色引领打造“红村激浪”党建馆。通过挖掘上世纪60年代红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志带领村民“拦河治水”的真实故事为载体,打造“红村激浪纪念馆”一处,进一步弘扬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激浪精神”,不断优化党建宣传阵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平台,筑牢基层党组织精神堡垒。以“红村激浪纪念馆”“大棘城基地”等为政治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用心打造“政治引领、忠诚服务”党建品牌;推行红色引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群众参与注入社会治理“红色基因”。
“四治”——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手段,以机制保稳定,增强治理定力。
一是构建多元化法治体系。通过组织机构自治、群众团体自治、重点人员自治“三级自治”联动体系,通过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为主力、行业调解相配合、实时政策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充分发挥村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建立信访案件“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五级包保责任制,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本着“早发现、早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将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稳控到位。优化法律公共服务,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定期开展免费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大力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面的治安整治和乱象治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通过法律“八进”经常性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是建设“法治公园”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法治文化园一处。园区紧扣“法治、平安、和谐”主题,共分为“依宪治国、法之历程、法典解析、漫画说法、法治南乡”五大区域,通过凉亭、花海、石头墙悬挂宣传图板以及彩绘漫画,生动形象的为群众普及从夏商周时期至今法律演变的过程以及有趣的名人小故事,宣传群众普遍关心的民法典、防范养老、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禁毒、消防安全等热点话题,有效提升法治阵地效果。法治文化公园的建成,既提升我乡法治文化品位,又向社会传递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法治理念,引导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我乡法治建设一张最亮丽的名片。
“四治”——突出德治理教化作用,以厚德润百家,提升治理动力。
一是评选“先进典型”培育文明乡风。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并举办晚会进行表彰,选树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户,用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比、学、赶、超,在全乡形成了崇德向善、团结友爱、感恩奉献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开展“道德银行”活动,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常态化开展“护飞行动”、“秧歌大赛”、“农民春晚”、“全民健身大赛”、“迎新晚会”等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以上举措,取得了以德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成效。
二是打造“好人园”守好德行阵地。利用闲置林地25亩打造以“倡导好人文化、彰显凡人善举”为主题思想的好人文化公园一处,园区定位“南乡山水,养敦育后;南乡精神,薪火相传”。通过“习语步道”、“党建广场”、“廉政教育”、“好人文化”四个区域,集中展示了我乡多年来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用形象、生动的形式讲述“好人故事”,成为展示“南乡好人”的宣传新平台;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廉政文化建设让居民在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接受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的熏陶,成为提升居民素质的教育新阵地;突出“好人文化”主题,与其他主题公园相互辉映,成为丰富乡村内涵的人文新景点。
“四治”——发挥自治强基作用,以民主促和谐,激发治理活力。
一是构建以村规民约为核心,村民议事、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倡导“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推进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监督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良性互动。实行村上初审、乡镇复审、司法核审,确保“两约”修订率、合法合规率均达100%。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口袋公园、文化休闲广场,着力打造“两约”宣传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通过设立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团,强化民主管理、优化民主监督,健全“红黑榜”,大力推广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推进群防群治,打造“乡镇民警+驻村辅警+村治保主任+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基层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汇聚基层组织和群众个体的社会治理合力,初步构建起“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经济发展共同推动”的基层自治良好局面。
二是创建“自治一条街”绘就“一村一品”。打造一段村民自治一条街,实现农村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自治街”内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祈福柳”、“自治书简”、“口袋公园”、“村民评理说事点”等若干个实体点位为载体,以书法、彩绘、漫画等形式,充分展示群众在基层治理问题上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民主”,以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创新做法和解决办法。
“四治”——提升智治支撑作用,以科技建平台,提升治理能力。
我乡打造“智能安防”千里眼“平安乡村”试点工程,构建视频监控系统,开通移动基站25处,建设完成光缆线路8129公里,安装完成监控点位31处,加上村民自建原有监控,现共有监控点位达323处。实现村道出入口、主要路段、村屯盲区实现监控全覆盖,打造治安联防联控“一体化”平台,切实发挥技防设施在预防、发现、制止、打击刑事犯罪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推进乡村治理和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治安长期安定,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