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篇
公元4世纪至公元5世纪,活跃于辽宁西部大凌河流域的慕容鲜卑部族,以辽西为起点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北方政权,简称“三燕”。
1965年9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辽宁朝阳北票西官营子将军山,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十六国时期北燕大司马冯素弗及其夫人的墓葬。墓中随葬品既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色,又有中原汉文化元素。
墓中出土的一副马镫,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双马镫。而产自古罗马帝国的鸭形玻璃注,印证了北票所在的辽西地区,历史上就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1996年,北票南八家子乡的喇嘛洞地区,又发现了我国北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这些融合不同民族文化元素的文物,丰富了三燕文化的内涵,也让那个时期的民族融合史更加清晰。
作为三燕文化遗存分布地之一,北票深受融合理念的影响,在不断的开放与交流中,续写新的发展篇章。
鸟化石揭开鸟类进化之谜 震惊世界
著名古生物学者季强,每年都会到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
1996年,这里的一块小型恐龙化石,引起了他的关注。这是一种介乎鸟和恐龙之间的过渡类型,季强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为了寻找到恐龙向鸟演化的完整证据链,1997年至1998年,季强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化石先后被发现。三块化石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的恐龙起源观点。甚至有人评价,这是“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学说以来,演化科学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2015年8月,“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届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国际会议”在北票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北票这个中国东北小城。
如今,一座综合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将在北票建成。
生命在这里创造历史,北票从这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