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北票>北票文旅
辽宁北票上园镇:第一只鸟从这起飞
更新日期:2020-07-29 信息来源: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游览:

在国际学术界,认定一个地区的古老程度,不是看该地的古迹与传说,而是以出土化石为鉴定依据。按这一标准,辽宁最古老的地区当属朝阳,说得再准确些,则是隶属朝阳的北票市上园镇。

世界上的第一只鸟在哪里飞起?世界上的第一朵花在哪里绽放?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古鸟类专家奥斯特隆曾在专著中明确指出: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该镇的四合屯化石博物馆藏有距今1.25亿——1.45亿年间即早白垩纪至侏罗纪时期的大量动植物化石,最为称奇的是在一块长20米、宽12米的岩石平面上,完整地保存着1.4亿年前的20只孔子鸟和4只小恐龙的骨骼化石,堪称“人类之宝”!

在收藏界,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比黄金、珠宝珍贵得多,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亿万年前的古代生物遗体能保存至今成为化石的机会是极为罕见的。科学家估算,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而这些化石绝大多数又埋藏在地层深处,只有少数裸露于岩层表面,才有可能被人们偶然发现。而在目前被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绝大部分又是生物的残缺碎块,很难了解其完整形态与特征全貌,因此,找到能定其名称或年代的化石难度之大超出想象。

化石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现今世界上的收藏家,对于一个完整的或近于完整的化石均不吝重金精心收藏,一些年代久远、保存相对完好的古生物化石甚至被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

奇怪的石头隐藏着惊天秘密。

四合屯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生长尤为矮小,但若将时光拉回到亿万年前,这里却是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那时,四合屯一带不仅有我们熟知的鱼、两栖、恐龙等,还有当时并不常见的蜘蛛、昆虫等等。到了大约一亿两三千万年的时候,频繁的火山运动和地壳构造运动,使生活在辽西的大量生物集群死亡,并被迅速埋葬,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动物尸体演化成了化石。

李印方是上园镇村民,他从地下挖出的一块看似平常的石板竟然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他的名字和他所发现的化石后来还被写进美国《科学》杂志里。

原始中华龙鸟

1996年6月的一个早晨,李印方像往常一样和四个伙伴一起了上山,在地下发现有一块又大又硬的石板,他砸断石头,通过断槽发现有骨骼,于是,他便把整个石板抬回家里。这是一块长约1米,宽70厘米的石板,上面清晰可见有一个长得既像恐龙又像鸟模样的动物。“这种化石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昂着头,翘着尾,是个四肢的恐龙,有点像始祖鸟,但它又没有翅膀。”直觉告诉李印方,此物的价值非同凡响。

经与伙伴商量,李印方决定亲自将这块化石背到北京,送到中国地质博物馆。见到李印方送来的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拍案称奇,“这块化石非常漂亮、完整,像国画一样!”季强赞叹道。仔细观察后,季强发现这个动物嘴里有锯齿般的牙齿,显然保持着爬行动物特征,但它前肢短,后腿很长,动物头上、身上、尾巴上包裹着一层短短的纤维状的东西,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毛发而是羽毛!因为这些羽毛表面看好像是单根的,一根一根像纤维一样,但实际上却是一撮一撮发射出来的,这种发射状况意味着该动物身上的纤维状结构是从一个生长中心发射出来的,这就排除了是毛发的可能,这是类似鸟类的羽毛,这是一块罕见的鸟化石,这是上亿万年前在地面上奔跑的“大鸟”!但这只‘大鸟’属于过渡性生物,它长有原始羽毛,但又是小型的食肉类恐龙,因此最后给它取名为‘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的发现立即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轰动,1998年中华龙鸟的照片被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上。它的发现证明,今天的鸟是由上亿万年的恐龙演化而来,持续了140年关于鸟起源的争论在这一刻被平息了。

 

 

圣贤孔子鸟

四合屯,中国北方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从此走向了世界,而被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的中华龙鸟化石,被永久地珍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当时李印方也获得了奖励。

除发现中华龙鸟化石,1995年李印方还发现了另一个同样具有世界意义的鸟化石。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连海为给这个新找到的化石起个响亮的名字煞费苦心,最终把它叫做“孔子鸟”。

侯连海认为,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将这一鸟化石称为“孔子鸟”显得意义重大。李印方发现的这块鸟化石,后来被证实比德国的始祖鸟离今天的鸟类更近些,活在大约一亿三千万年前左右,“从它胸部来看,它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同时还能看出古老爬行动物的特征,它的爪子比始祖鸟还厉害,非常原始。

中华龙鸟、圣贤孔子鸟、原始祖鸟等化石的发现,从根本上颠覆了古生物学界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德国始祖鸟是鸟类祖先这一传统说法,国人为之自豪,世界为之震惊!

 

辽宁古果

在四合屯还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它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把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日期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因此,北票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在此区域内已经发掘各类动物化石包括爬行类、鱼类、叶枝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双壳类、腹足类以及蛋类和足印类等,共10类46属80多种,植物化石从蕨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共10类47属50多种,特别是出土了各类鸟化石400多枚,达4属6种。北票的化石资源无论在数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走进四合屯古生物化石真迹展馆,新建的地质剖面棚户长廊与陈列四周的古生物化石随即映入眼帘,亿万年时光似乎瞬间倒流。2000年5月,第五届世界古鸟类与进化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科学家们称:“北票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生命演化问题的悬案,在鸟类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为人类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打开了一扇天窗!” 

1998年国务院批准四合屯为国家级鸟化石自然保护区,并修建古生物化石真迹展馆和国内首家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四合屯一带的古生物化石如今已严禁挖掘,博物馆设有专职门卫。在上园镇四合屯的古生物化石保存较为完整,比如大厅里陈列的恐龙化石,除了局部有小的修补外,基本是原貌。北票如今已成为全球古鸟类、古生物研究的中心,堪称是世界的化石宝库!(作者单位:辽沈晚报)

 

  来源:北票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