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北票>魅力北票
藏传佛教圣地---惠宁寺
更新日期:2022-01-04 信息来源:北票新视野     游览:

东北第一藏传佛教圣地---惠宁寺  

惠宁寺 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东南部15公里的下府经济开发区三府村(原下府蒙古族自治乡下府村)。北据官山,南映大凌河,左临牤牛河,右环凉水河。据寺内现存道光二年(1822)的蒙文碑和史料记载,清顺治五年(1648),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阿勒坦汗三世孙鄂木布·楚琥尔,从呼和浩特的吐默特旗首次来到了巴颜和硕(今下府经济开发区三府村),见此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林茂水美,土地肥沃,就将东吐默特王府迁居于此,生息繁衍,并修庙宇塑佛像建琉璃顶庙,并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等佛像。在大雄宝殿后有两通石碑,据东侧刻于道光二年的蒙文碑载“乾隆三年(1738)修建四方殿,东西两侧配殿塑佛像”,“乾隆十五年(1750)修大殿及东西两侧各三间和二门三间”,“乾隆二十一年(1756)皇帝钦定庙名为惠宁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西侧五间殿供奉五皇佛”,“乾隆六十年(1795年)维修大殿扩建东侧殿为五间,把破旧的七间楼重新修成舍利殿,西侧修成三间关帝庙”。从碑文记载分析,惠宁寺在乾隆年间就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嘉庆五年(1800)立双旗杆,嘉庆二十四年(1819)因年久而倒毁,民国二十三年(1934),白喇嘛(阿日斯愣)历经一年重立旗杆。

钟楼悬挂的铸铁钟是道光六年(1826)九月,由下府汉人铜匠邵君显儿子铸造,钟约重三吨。

嘉庆八年(1803)惠宁寺山门前雕刻石狮一对,狮高近两米,重约五吨。

光绪二年(1876)正月初四夜晚,惠宁寺大雄宝殿不幸燃起了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将大殿烧尽。并于光绪八年(1882)动工重修大殿,耗资白银约十万两。1948年对武王殿墙体及木门窗进行了局部修缮。

因建设白石水库,惠宁寺位于淹没区内,其附属建筑东跨院与师佛仓合并,从1998年开始前期准备至2005年5月份,惠宁寺的主体建筑完工。

现存惠宁寺南北长182米,东西宽72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四方殿(藏经阁)、七间殿(舍利殿),东西两侧依次为角门、钟(鼓)楼、东(西)更房、药王殿、书写殿(数学殿)、武王殿(五皇殿)、东西配殿、弥勒殿、关公殿。东侧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东跨院为师佛仓。

惠宁寺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有着近三百年历史,是重要的古代建筑文化遗产,凝聚了藏、蒙、汉三个民族工匠的聪明和智慧。1988年,惠宁寺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